于“失而复得”的感慨情绪,贯穿了楚维阳的洞见始终。
直至片刻光景这样过去之后,楚维阳才稍稍的有所从这样的情绪之中挣脱出来。
那种情绪本身很难斩却与抹去,好似是神通经篇本身的神韵那样,从已经显照的顷刻间,在与楚维阳的交织与共鸣里,便是那最为恒常不易的显照,仿佛已经与神通本身融为了一体。
但是楚维阳并不抗拒这样的情绪。
更相反,这竟教道人有了几分蓦然回首时,前尘往事尽皆在身后静静悬照的感触。
道人仅只是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的适应了那种浓烈的感慨情绪,并且使得那感慨本身不再那样的浓烈与翻涌,而是渐次变得平和,成为道人七情的一部分。
再之后,楚维阳方才缓缓地将这一页神通经篇好生收起,进而看向第二道神通经篇,一道丝绢帛书。
好似是因为那“失而复得”的情绪余韵仍旧贯穿在道人心神之中的缘故,又或者是《五行大遁》显照的顷刻间,某种预料本身也同样的跃然在了道人的心神之中。
果然,当楚维阳再观照去的时候,那丝绢帛书上所映照的第一行篆纹,便已然在道人的预料之中了。
《掌握五雷》
同样的是属于五行之道的道法义理之阐发,同样是几乎在闪瞬间与楚维阳己身中脉五行气韵相互交织与共鸣,并且触动着道人雷法修持的经篇。
如果说《天人五衰》代表着五行之道在最为奇诡邪异的玄奥层面一切形而上义理概念的统合与集大成;那么《五行大遁》的身融五行,吾身即是五灵,五灵即是吾身,则是体现着五行之道的最为质朴古拙的真髓与根性。
那么《掌握五雷》便是介乎于这二者之间,调和着那纯粹的真髓根性与奇诡邪异之间的最是中正平和之道。
此法发源自纯粹五行与五灵轮转之间,是身合此中之升跃,是五行运转之升华,但同样的,是如《天人五衰》之劫气者下降,是以刑杀外露以承劫气。
而且,雷法不仅只有毁灭意蕴,更具备有微茫生机造化,而同样,也正以这微茫的生机造化本身,恰到好处也似的印证着五行轮转之间的自然意蕴。
无端的,哪怕这顷刻间仅只是观照着那《掌握五雷》的经篇,透过己身对于《天人五衰》的真真切切的修持,还有刚刚时对于《五行大遁》的观照与参悟,尽皆在这顷刻间,依循着《掌握五雷》而有着相互贯通的迹象。
很难得,十分难得。
这几乎是三部完整的神通经篇之间的碰撞,是前所未有的思感与念头裹挟着灵感在这样的碰撞之中有着要蜕变与升华的迹象。
这是这种碰撞的感触本身,更是在这一刻化作了汹汹风暴,要将道人的心智淹没了去。
那磅礴的思感与念头本身在这一刻感触来是那样的孱弱如风中摇曳的柳絮,那电光石火之间,仅只剩了一道微茫的念头尚还能够在这样的思感跃升之中从楚维阳的心神之中走完全程——
如是一部《掌握五雷》,许也能够教允函从中洞见更上层的真正至高天心雷法神韵。
再之后,良久的观照与沉默之中,楚维阳不得不引动了《尸解炼形图》,进而无量幽光垂落,相继将那些已经在蜕变与升华过程之中的灵感念头,包括那些已经在因之而跃动的那一部分的心念,尽皆以最为温和的方式相继镇压与封存了去。
这会儿并非是参道悟法的最好时候。
但是道人又不想损伤任何与此有关的思感念头,于是,着实耗费了一番麻烦功夫。
足好半晌,道人方才渐渐地从这样的灵感跃动的过程里得以挣脱出来。
而伴随着楚维阳的这并不算短暂的观照与沉默。
在这一过程之中,月华禅师遂也将更多的神念留驻在了对于《玉册》的驾驭上面,毕竟月华洪流的灌涌一刻都不得停歇。
而也正是因此,月华禅师的精气神渐渐地愈多了些余裕,此刻侧旁观照着,正瞧见楚维阳缓缓地回神,从对于这两部经篇的初步参照过程之中清醒过来。
而原地里,瞧见道人定下了心神之后,月华禅师方才轻声笑了笑。
“道友这番倒是好缘法,一部《五行大遁》,一部《掌握五雷》,此界古之大教根髓法脉秘传之神通,错非古昔年时这一古之大教已然彻底覆灭,否则贫道真要以为,道友非是甚么巫觋教的先祖灵念还阳,而是这古之大教的传续之门人呢。”
闻听得此言时,楚维阳像是颇诧异的偏头看了月华禅师一眼。
“古之大教?”
禅师轻轻颔首。
“那还是……好罢,道友即是巫觋教先祖灵念,合该有古之记忆传续,没有必要在贫道面前这样谨慎与避讳,那是天崩之惊变前的事情了,古时有大教号曰五行,最是鼎盛时,宗门祖祠一分为五,各自占据着先天五太之天的一处灵秀山水。
可一分为五也好,合五为一也罢,总而言之,一朝惊变,随着九天崩灭,这古之一宗,便彻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