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等电话。
额仁花给他们准备了一大壶奶茶,请他们在教室里随便坐一坐、看看教室读书角的书,自己休息休息,他们便一边喝奶茶一边闲聊。
在读书角,他们翻到许多印有《首都早报》图书室印章、《内蒙日报》办公室印章的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单位的书籍,坐在小椅子上看了1个多小时书后,场部终于回电了。
打过来的是公社社长秘书小刘同志,与钱同志寒暄几句后,他便开门见山道:
“留高5的建议是林同志提的?”
“是的,林雪君同志,咱们公社在第七生产队设兽医站的林兽医。”钱同志如实回答。
“你们辛苦辛苦,问问林同志,第七生产队前面几个生产队草场湿度、温度等情况下,是不是也是留5最好。”小刘道。
“啊?”
“如果林同志说是,你们就再折回去,跟前面的生产队说一下,统一都留高5。如果已经按照之前的试验标准割完了,那就算了。还没割的生产队,全照林同志说的做。”小刘补充道。
“全按照林同志说的?”钱同志不敢置信地问:“这是我们所长和社长下达的命令吗?”
“是的,如果是第七生产队兽医站的兽医员林雪君的话,就按照她说的做。回头请她写一份分析报告,给到研究所和社长这里就可以了。”小刘非常肯定地道。
直到挂断了电话,钱同志都还握着话筒久久地发怔。
还真是5啊……
第144章 有味道的女知青
阿木古楞是小阿木屎壳郎~
在后世看来是常识的知识, 旧时代却要摸黑探索慢慢研究才能获得,就像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后来草场割草必然遵守的5以上留高数,在这个时候也还未得到科学验证。
牧草研究员钱同志挂断场部打来的电话, 社长对林雪君同志的信赖, 使他久久地震撼和沉默——陈社长那样一位受人尊重的领导,居然如此认同年轻兽医林雪君同志的能力。
他对所长和社长下达指令的执行力很高,当即赶到草场,找到林雪君。
大队长担心两位研究所的同志为难林雪君,凑过来看看钱同志又要说什么。
见对方一改之前古板严肃、公事公办模样, 在与林雪君讲话时语气变得谦逊有礼, 甚至一脸真诚地求教。
大队长这才放心, 又回去继续割草。
为不影响草场上的打草工作, 林雪君将两位研究员同志带出草场, 停在一棵簌簌飘落叶的桦树下。
在两位同志拿出笔和纸后,林雪君开口详细解释道:
“两位同志, 是这样的,咱们现在种的紫花苜蓿虽然也是耐寒耐旱品种,但对超低温的忍耐度还是有限的。
“咱们公社的所有草场都在国家东北部, 夏季、冬季降水量不低, 所以几个生产队草场的耐旱情况基本上不存在太大差异。
“整个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的盐碱程度跨度不会太大,如果是跟西北草原相比, 需要考虑一下这个因素,在咱们公社暂时也不需要太在意这个差异。”
育种初期他们还达不到太过精细判断数据的程度。
“所以现阶段让我来判断的话,只要考虑温度差就好。
“越往北,温度越低, 苜蓿的返青难度越高。为了提升返青率, 留高应该更高一些。两位同志去更北边的牧场可以考虑酌情在5到7之间。
“前面生产队的话, 也要留存在5以上,‘5’这个数字的确是个底线。
“如果间插种植得太密集的话,还要考虑苜蓿植株间争水的问题……”
两名研究员根据林雪君提到的几个知识点,快速做着记录。
“这些都是苏联书里提到的吗?”钱同志挥挥洒洒记录了一大堆,知道社长认同林雪君的能力后,再听她讲的内容,便怎么听怎么觉得条理清晰、道理可信了。
“不全是,也有今年一整年对咱们公社种植的苜蓿的观察,还有国内外各种书籍知识的比对推理。
“我以前在首都图书馆也看过许多跟草原相关的书,这才会来草原支边。
“种植这一块儿,性质相同植物的需求也是相通的。”
她今年春夏秋针对苜蓿长势都做了详尽记录分析,也能用来服人的。
钱同志两人记下林雪君所说知识点,又将公社社长和研究所所长的需求传达给她:希望她能在打草结束后写一份报告,详细论证一下她的观点。
林雪君表示没问题,不用等到打草结束,晚上回去她就会给陈社长打电话,详细汇报理论依据。
钱同志点点头,收起本子,起身便要告辞。
“不留下吃过晚饭再走吗?”林雪君抬头看天,时候不早,他们现在往其他生产队赶的话,也太奔波了。
“不吃了,要抓紧赶回第六生产队,趁他们还没按照留高3的要求把所有苜蓿割完,回去阻止他们。”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