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版主>情欲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3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30节(2 / 2)

&esp;&esp;反对派的理由也就这一个,谁能对黄河故道两岸数百万生民负责?

&esp;&esp;其实有人能负责,那就是皇帝。

&esp;&esp;也能规避这些风险,将沿岸百姓迁走,等完成改道再回来。

&esp;&esp;但迁徙数百万百姓,也同样只有皇帝能开这个口。

&esp;&esp;可是谁敢要求皇帝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esp;&esp;所以这件事情就此僵持了下来。

&esp;&esp;工部尚书王时,在听到黄河改道的风声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受不了了。

&esp;&esp;为啥在我的任上,出现这种事儿啊?

&esp;&esp;不行,赶紧辞官吧。

&esp;&esp;于是他接连上了好几道奏疏,将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就希望皇帝能另选贤能承担大任。

&esp;&esp;朱元璋其实早就想让他走了,但眼下真不是时候。

&esp;&esp;他想找一个真正有能力和胆量的人,来做工部尚书,然后主持黄河改道的大事。

&esp;&esp;在这个人没有选出来之前,还不能让王时走。

&esp;&esp;王时不知道这些啊,以为皇帝想弄他,结果真给吓出病来了。

&esp;&esp;陈景恪亲自去府上给他看的病,确实是急火攻心。

&esp;&esp;心中不禁对这个老头多了几分同情。

&esp;&esp;于是,就透漏了一些消息给王时。

&esp;&esp;皇帝不是要弄你,而是没有找好接替你的人。

&esp;&esp;你先占住这个坑就行了,别担心。

&esp;&esp;不是他嘴巴不严,而是朱元璋让他这么说的。

&esp;&esp;马皇后都亲自求情了,老朱也不想真让他死在这个位置上。

&esp;&esp;王时一听,病立马就好了。

&esp;&esp;然后该上班上班,该上朝上朝。

&esp;&esp;工部的一帮子河工,也在考虑改道的事情。

&esp;&esp;其实一开始他们对改道,是不屑一顾的。

&esp;&esp;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黄河的危险。

&esp;&esp;改道?闹呢。

&esp;&esp;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摆出来,他们的想法也动摇了。

&esp;&esp;是危险。

&esp;&esp;可一旦成功,那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淮水和黄河两个大难题。

&esp;&esp;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将减轻几十倍。

&esp;&esp;于是有人说悄悄的说了一句:“或许改道真的可行?”

&esp;&esp;虽然没有人回答他,但大家都很默契的拿出大明水系图。

&esp;&esp;开始在地图上规划如何改道。

&esp;&esp;黄河就算改道,也不可能走原来的旧路。

&esp;&esp;那条道高出地面十几米,用它就是找死。

&esp;&esp;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附近的平地上,重新规划一条线路。

&esp;&esp;虽然黄河没了,可河南和山东境内,还是拥有不少河道、沟渠的。

&esp;&esp;将这些河道、沟渠连通,再加高部分河堤,就是黄河现成的水道。

&esp;&esp;而且这么做还能大大的减轻难度。

&esp;&esp;经过十几天的研究,还真给他们规划出了一条较为可行的路线。

&esp;&esp;经过大家的评估,至少有五成把握能成功。

&esp;&esp;之所以如此保守,是以为这条路线是他们根据资料制定的。

&esp;&esp;还需要实地考察。

&esp;&esp;如果实地考察也没问题,能在增加两成把握。

&esp;&esp;七成,已经非常高了。

&esp;&esp;“如果放在五到七月份枯水期,成功的概率可以达到八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