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封后亦是这世上头一遭的新鲜事,若是遵照寻常典制,便是将人限在了后宫中,秦玅观不想唐笙只能对着四四方方的天空,所以就要创设一套全新的规制,既要提防身后事,又要顾及真挚的情谊。
&esp;&esp;这些话在她心中积淀了太久了,林朝洛同方清露的合婚是她点头的,今日见着唐笙这般躲闪宫娥那种向天下昭告心爱之人的身份的心思再一次疯狂滋长。
&esp;&esp;所以她一定要问清唐笙的想法。
&esp;&esp;唐笙思忖了许久,终是摇了摇头。秦玅观见状反倒释怀似乎笑了。
&esp;&esp;我坚持至今是抱定了与陛下相同的信念。朝野内外提起唐笙惦念的都是行新政立军功,是陛下亲自培土的臂膀,是陛下树立的表率。
&esp;&esp;我不想史官工笔,将那些功绩那些执着都以封后划归为最后的奖赏,将陛下倾尽的心血归纳为一个情字。
&esp;&esp;秦玅观捧着她的面颊,笑意更深了:我都明白。
&esp;&esp;我不要成为你的帝后。唐笙哽咽了声,我要天下女子眼底都有望不尽的野心。
&esp;&esp;第236章
&esp;&esp;暮春至初夏的这个月是最适宜出行。
&esp;&esp;齐朝开国百年, 泰华山封禅的唯有武宗和秦玅观了。秦玅观在朝臣的拥护下北巡,一为巡查边境震慑臣服邦国,二为宣扬皇威巩固大位。
&esp;&esp;京中有皇太女与弘安公主坐阵, 沈长卿同陈栖白引内阁与六部辅政,秦玅观还算能放得下心来。
&esp;&esp;她在巡幸途中访查民情, 一路也顺手做了好些利国利民的事, 所到之处百姓携家带口主动跪迎,提下的字、下过的榻、访过的山水都成了名胜之地。
&esp;&esp;皇帝为了避免劳民伤财,并未划定去哪所城池下榻,皇帝近臣又个顶个的最严,官员无法提前预备也使百姓免去了修建行宫的劳役之苦。
&esp;&esp;不过远在辽东的夏知府和孙参将却是个例外, 她们接着了诏令,她们治下离泰华山近陛下必然来巡幸,因而忙得快要脚不沾地了。
&esp;&esp;是日,孙匠打马出城,忽遇着一队人跪迎拦路, 领队的几个还有些眼熟。
&esp;&esp;她勒紧了马缰,以为这些日有什么要紧的要呈报, 却听得这行人高喝着要为她立什么牌坊, 赞颂她贤良守节。她这才认出了牵头的是从前想占她铁匠铺的亡夫亲属,当即大手一挥叫亲兵将人抓了个七七八八投进了大狱。
&esp;&esp;三老不解,为他们鸣冤,孙匠一甩马鞭, 扶着革带压着宝剑走近,吓得小老儿须发都在颤抖。
&esp;&esp;休想用几块破石头来攀本官的亲。孙匠看向围观百姓, 本官不结亲是因为这世上没男人配的上本官,你们有多远滚多远, 再敢闹这些,一并投入大狱!
&esp;&esp;小老儿抖如筛糠,磕头不止。人群骚动起来,有人面上一阵清一阵白,有人高声应和为孙大人拍手叫好。
&esp;&esp;立牌坊算个啥,真要有心就立生祠,就上表同陛下赞颂!
&esp;&esp;就是,立生祠,上表陛下!
&esp;&esp;人群中的女声一阵盖过一阵,孙匠捏着马鞭扬手,高声道:肃静!
&esp;&esp;百姓的声音矮了下去,孙匠对三老说:听见了么!
&esp;&esp;听见了,听见了!三老忙不迭地应下。
&esp;&esp;她翻身上马,马蹄溅起的烟尘溅满了这些个乡老的面颊。
&esp;&esp;快行出城的孙匠忽然又意识到了什么,再次勒紧缰绳。
&esp;&esp;移风易俗。她念叨着邸报里的话,陛下说要移风易俗。
&esp;&esp;来人!跟夏知府吱下声,本官今日就要带人将各处的贞节坊全推了!再调一营兵来!
&esp;&esp;谁人都知晓辽东的宽州城的两位主官有皇帝近臣撑腰,宽州的移风易俗很快得到了各处响应,孙匠牵头,挥动亲自铸造的大锤,三两下打断了牌坊和石碑,百姓纷纷响应,推倒了一处又一处的牌坊,将这些表面赞颂实则啖人血肉的东西砸了个粉碎。
&esp;&esp;消息传到了在泰华山旧日行宫歇脚的秦玅观那,她拨着念珠,唇畔扬起了一抹笑意。
&esp;&esp;抱着十二旒冕的唐笙凑上前来观望,秦玅观索性摊开折子与她同看。
&esp;&esp;孙匠说得不错嘛,以后就立生祠,谁再提用牌坊作为奖赏全都革了下狱。
&esp;&esp;是这个理。
&esp;&esp;秦玅观收了念珠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