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干了三十年,见过不少孩子吃了不识字的亏,被人骗去卖了。
&esp;&esp;赵妈她们再是心疼也是无用,自己都大字不识一个,如何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esp;&esp;黛玉听完赵妈的讲述,心情异常沉重。她原以为自己的身世已经够悲惨,如今一对比才明白,有人生来就在尘埃中。
&esp;&esp;黛玉有些为难地看了宝钗一眼,似乎有些话难以开口。她踌躇了一会儿,最终下定决心说道:宝姐姐,我想以后去养生堂教那些孩子读书认字。
&esp;&esp;如今黛玉暂居薛家,她有什么打算自然要告诉宝钗。黛玉不指望这些孩子能吟诗作对,至少认识几个字,不再受人欺骗。
&esp;&esp;宝钗知道黛玉心肠好,没想到她竟然这般热心,不光替草儿家还了钱,还打算去养生堂帮忙。
&esp;&esp;宝钗赞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注1)。颦儿穷时也能兼济天下,实在可敬。
&esp;&esp;黛玉被宝钗夸得脸红,嗫嚅道:还不是和姐姐学的。
&esp;&esp;薛蟠问斩,薛家生意被查封,家里乱作一团。宝钗她们搬走,还能带上自己和贾家的姐妹,实属难得。
&esp;&esp;黛玉听宝钗的语气并不反对自己去养生堂,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
&esp;&esp;说完这件事,黛玉从袖子里掏出三个元宝,塞到了宝钗手里:老祖宗前几天把姐妹们找去,交代了身后事。她说你在她心里和自家的孙女一样,这金子是老祖宗托我转交给你的。
&esp;&esp;宝钗听了不由脸色一变,嗔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esp;&esp;宝钗当然明白贾母的意思,无非是希望自己看在钱的份上,好好照顾黛玉几人。商人重利不假,但亦有情。她做主让薛姨妈把姐妹们接来,只因姐妹之间的感情。
&esp;&esp;黛玉看宝钗面带薄怒,忙解释道:&自是当你是一家人。二姐姐、三姐姐和惜春都有份,每人三锭。你现在不收,莫不是看贾家败落了,嫌弃与我们做姐妹不成?&
&esp;&esp;宝钗听了黛玉的话,怕自己执意不要,对方多想,便接过了金子,心下暗道:就当是先寄存在我这了。
&esp;&esp;如今贾府风雨飘零,金子留在贾府确实有些危险。若是被查抄了出来,以后贾家需要用钱,一点积蓄也无。放在薛家还安全些,毕竟薛蟠的案子已经尘埃落定,应该不会有人来抄家了。
&esp;&esp;宝钗打定主意,如果贾家将来需要用钱,便将这些金子全数归还。如果贾家不需要,等到黛玉等人出嫁时,给她们添妆。
&esp;&esp;宝钗轻轻拧了拧黛玉的嘴,啐道:&你这张嘴,我说不过,只能却之不恭了。&
&esp;&esp;宝钗把金子收进箱子里,然后叫来香菱,让她把贾家的几个姑娘请来,自己有话和大家说。
&esp;&esp;注1:摘自《孟子》
&esp;&esp;第49章 女儿也有习武人
&esp;&esp;香菱的身世早已查明, 她是被拐卖的,而非亲生父母所卖,按律应当归还本家。但香菱被拐时年纪太小, 不记得家人还有祖籍, 因此无处可去。
&esp;&esp;薛姨妈虽知香菱无辜,但自家祸事全由她而起, 心中难免不喜, 本想给香菱一锭银子,把她打发走。
&esp;&esp;宝钗如何敢让香菱离开薛家, 和薛姨妈据理力争, 最终将她留了下来。
&esp;&esp;香菱生得标致, 性子又极为单纯, 只怕前脚刚出薛家的门, 后脚就再被人拐了去。
&esp;&esp;如今,香菱住在薛家, 跟着宝钗学习生意上的事,帮她一起打理家业。
&esp;&esp;等迎春几人到了, 宝钗神秘兮兮地问道:你们可知这宅子的来历?
&esp;&esp;几人听贾母提起过,这宅子是薛家一位老姑太太置办的, 但如今宝钗有此一问, 便知她要讲古。几人顿时来了兴致, 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宝钗。
&esp;&esp;宝钗清了清嗓子, 开始娓娓道来。这宅子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薛玫的老姑太太的产业。
&esp;&esp;薛玫是薛家族长的女儿,自幼聪明伶俐, 颇有生意头脑, 一直帮着父亲打理族中产业。薛家传给后世子孙的生意, 大半是由这位老姑太太一手打拼下来的。
&esp;&esp;薛玫一生未嫁,这宅子是她晚年养老的居所。听说她还从养生堂里抱养了一个孩子,养在膝下,聊以慰藉。
&esp;&esp;老姑太太死后,宅子归了薛家,而她领养的孩子则不知所踪。薛家曾派人寻找过这个孩子,但一无所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