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们都会以礼相待,态度客气三分。
如今日这般遭遇,两人数十年未曾经历,难免怒火中烧,偏偏又发作不得。
数日鏖战,大军胜负未分,实则晋越占定先机,优势尽现,楚齐一度落于下风。仰仗氏族齐心,甲士奋不顾身,两军才勉强维持战局,没有一溃千里。
战况看似胶着,实则一方始终强横,另一方隐现颓势。
对楚齐来说,继续鏖战下去,胜算实在渺茫。远不如趁机抽身,以免落得三军暴骨,对国内难以交代。
想要休战是真,不甘心是真,趁机挑拨晋越也是真。
不承想晋侯一眼窥坡,当场揭穿,口口声声继续再战。
如果林珩有些许犹豫,贾吉和匡斌尚能想一想办法,不至于被丢弃国书当面羞辱。奈何他强横霸道,大有不合心意就要再战的架势。
晋侯盛气凌人,半点不似在作戏。
帐内的晋国氏族有样学样,连同西境诸侯在内,真正戮力同心,丝毫不惧再战。
假若对面不是晋侯,左右不是晋国氏族,贾吉必定当场发作,匡斌也不会善罢甘休。
奈何现实不允许。
纵然怒不可遏,两人也必须咽下这口气。这次拂袖而走,下次未必还能走进这座大营。
他们此行是为求和休战,而非激化矛盾,使战局进一步恶化,再无扭转可能。
贾吉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怒火,在匡斌之后拾起竹简,牢牢握于掌中,声音低沉:“君侯之言,仆定如实禀告君上。”
“令尹明智。”林珩很不走心地夸赞一句。语气虽然平和,字里行间却充满挑衅,险些让贾吉撑不住表情。
“另有一事,寡人需提醒楚侯,还有齐侯。”林珩单手覆上桌面,身体微微前倾,领口的绣纹浮现微光,金辉流淌,几能刺痛人眼。
“君侯请讲,仆定转告君上。”贾吉和匡斌有不好预感,却不能阻止林珩,只能心一横,硬着头皮听下去。
“晋越同盟,休戚与共。若要休战,与寡人谈罢,还需越侯点头。”林珩的语速不紧不慢,话说得慢条斯理,却让两人的心不断下沉,一直沉到谷底。
尤其是贾吉。
楚和越有世仇,两国间的烽火从未熄灭。几百年的厮杀,完全就是不死不休。让楚国向越国低头求和,简直比死更加难受。
有一瞬间,贾吉很想不管不顾转身就走。
最终是理智拦住了他。
深吸一口气,贾吉直视林珩,握紧符节和国书,一字一句说道:“君侯之言,必定字字带到。”
“善。”好似没看到对方的怒气,林珩满意点头,嘴角浮上一丝浅笑,又将目光移向匡斌,“齐相以为如何?”
“君侯放心,仆定然据实以禀,一字不落。”相比怒火中烧的贾吉,匡斌的表情相对平静。
齐国参战非出于仇怨,与晋国、越国也称不上死敌。出兵不过是未雨绸缪,为今后打算。
如今事情不成,继续打下去捞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得不偿失。齐国君臣都倾向于尽快休战,其后转道上京。
至于楚国君臣情愿与否,齐国众人并不在意。
不情愿又如何?
楚国内忧外患,三年两乱,天下皆知。假如战事继续,只需拖上几个月,楚国必生内乱。
齐国君臣能看清的现实,相信晋越也是一清二楚。
如此一来,和谈势在必行。
至于晋侯会狮子大开口,齐国君臣也有准备。
“烦请君侯手书一封,由仆带回。”匡斌打定主意求和,态度能屈能伸。他无视贾吉难看的脸色,主动向林珩讨要国书。
口说无凭,事后不承认,或在谈判中临时改口,于齐国大为不利。
齐国君臣做好准备割肉,一切最好落于文字。从最开始就定下条件,以免横生枝节,中途再出现波折。
“可。”林珩允他所请。
马塘铺开一卷空白的竹简,马桂呈上笔墨。
林珩略一思索,提笔蘸墨,上百字一挥而就。
“五十城。”
“临桓城以东百里,尽归于晋。”
其余无需赘言,这两条列在最先。
“这是寡人的条件。越侯有何要求,尔等自行去问。”林珩在竹简上落印,由马塘封入木盒,捧起交给匡斌。
其后,林珩再次提笔,又写成一封国书,内容一般无二,由马桂交给贾吉。
无论心中如何想,贾吉也只能接过木盒,回营交给楚项。
“仆告辞。”
事已至此,两人多说无益,同时向林珩告辞,转身离开大帐。
和来时不同,两人沿途皆未交流。出营后各自登上马车,关闭车门背道而驰,大有分道扬镳之势。
在两人身后,中军大帐又一次变得热闹。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