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圣神皇帝开始面无表情非常自然地掰瞎话:“宗亲中,有不少资质上佳的儿郎。”
封个郡王之类的(亲王都没打算封),也就算是‘正儿八经’的王子了。
松窝呆住了。
什么?
是我多年苦学的汉语,还不到位吗?
圣神皇帝说什么?
松窝跟随行进来的鸿胪寺译官再次确认了一遍后,大脑飞速运转了几圈:王子和亲闻所未闻,虽听起来似乎很正式,但,但问题是……
“陛下,我们吐蕃赞普,也是男人啊。”
哪怕是结两国之好,哪怕是他们求的和亲,但他们的王,应该不想跟男子和亲吧。
松窝说完后,就见圣神皇帝再次摆了摆手。
“不必非与吐蕃赞普和亲。”两国联姻,又不是非得嫁与王本人。
松窝继续呆呆道:“可陛下,我们赞普是独生子,并没有姊妹可以联姻。”要是朝中有同胞公主,倒是跟上国王子挺合适的。
圣神皇帝略顿了一息后,问道:“吐蕃王太后,也寡居数年了吧。”
松窝:……
他的脑袋彻底乱成了马蜂窝。
是,我们是说‘愿建君臣舅甥之谊’,言辞中提出想做上国的外甥,但这实际上是代表想跟上朝成为君臣、长辈晚辈的关系。
而不是,绝不是要给我们吐蕃赞普(王)找个后爹啊!
死去的先王兼姐夫芒松芒赞还在盯着我呢!
见松窝已经没法正常思考,圣神皇帝就让他先走了。
她倒不是非要跟吐蕃王太后和亲。况且她觉得,人家摄政王太后,也未必看得上武氏‘王子’。
圣神皇帝此意,只是告知吐蕃使节:要和亲,反正她这里只有王子,没有公主,你们那边自己对付个合适的对象出来吧。
若没有,就罢了。
陛下缺什么?
蓬莱殿。
吐蕃使者一脑袋马蜂窝离去后,圣神皇帝重新取过朱笔,并对帘后道:“文成,你怎么看?”
帘后走出来的李文成不免一笑:这不是姜握常拿来问吏部尚书狄仁杰的话吗?
怎么陛下今日也用起来。
“臣看来,甚好。”
圣神皇帝今日叫李文成过来,并不只是为了让她在帘后看看‘王子和亲’事,更多是让她作为对话外的旁观者,观察下吐蕃使臣的态度。
文成看的也清楚。
“松窝如今,也算是吐蕃的‘论’(宰相)了。”文成想起与她打过交道的吐蕃前几位宰相:“与禄东赞与其子赞悉若、钦陵,确实不可相较而论。”
若换了那几人来,哪怕面对这些句句状况外的提议,也不至于一脑袋高粱花子一样就走了。
“罢了,这件事就交给鸿胪寺吧,你有闲暇的时候盯一眼进度,没空也就罢了。”
圣神皇帝确实没把这当成什么大事。
文成管着的兵部事、火铳事,以及即将年后开学的军事学校,桩桩件件都比这个重要。
倒是文成,见皇帝有结束‘和亲’话题的意思,不由道:“还有一事,突厥……”
她还未说完,就见圣神皇帝举了举手下的奏疏:“朕正好在看,吐蕃使臣欲请和亲,虽是前日私下与鸿胪寺官员禀明的,却也让突厥闻风而动。”
主打一个‘冤家对手’有的,我们也得有。
突厥使节也上书求和亲。
圣神皇帝把这份奏疏搁在一边:“无妨,武氏宗亲还挺多的。”
虽说从做皇后起,圣神皇帝就把武家人扔到各个边地去,但并没有扔完就不管了——大件垃圾扔了,总得注意不要影响环境。
尤其是随着她越走越高,总得注意下,不要让这些人为祸一方。
因此圣神皇帝也就知道,武氏宗亲这些年,还真繁衍出来不少。
当年把她们赶出家门的异母兄长,都俱已病故,剩下的武氏宗亲,便都是圣神皇帝的晚辈了,如果按血缘算,便是两个亲侄子(异母兄长的儿子),还有几个算是五服内的堂侄。
先不算堂的那些,就光说两个亲侄子,如今都才三四十的年纪,每个人膝下就都有好几个儿子了。再加上那些堂侄,以及他们的子嗣,真可谓能做到各个年龄段的和亲预备役都有——
若联姻番邦的掌权者喜欢成熟的,便可以将侄子辈这种三四十岁的送去,若喜欢年轻的,侄孙辈更多的是十几岁的少年人。
若是联姻对象年纪小,想定娃娃亲,也都广有人选。
武氏宗亲可送去和亲的儿郎这么多,可见……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