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李娟爽朗笑了,从善如流道,“行,二丫。”
时间差不多,揭开锅盖。鲫鱼经过时间的熬制成了乳白色,锅盖打开的第一瞬间浓郁的鱼香更加的明显,溢满整间屋子。
从容不迫的把豆腐倒入,重新盖上锅盖焖。
李娟笑了笑,打趣道,“二丫好手艺啊,这鲫鱼汤熬的都比我们熬的香。”
“是挺香的。”王秀梅附和道。
“莫怪乎二丫的凉菜摊这么多人愿意去买。”李娟笑着接口道。
唐粟见两人脸上漾满真诚的笑容,也笑着接口道,“哪有,手艺一般般。”
又闲聊了一会儿,李娟才想起来问道。
“二丫,你嫁过来了。你凉菜摊咋办啊?把摊子搬过来吗?”
昨天办酒席上不少人拉着她,让她问问二丫啥时候重新开凉菜摊。说她好几天没开摊了,他们馋的不行。
“今天肯定不能开了,过两天吧。等事情忙完了先在咱家门外摆一段时间,等新房收拾妥当,搬过去了在那边开。”
李娟对她不错,她也乐意回答她问题。
搬家
“挺好的。”
得到具体回答, 李娟也没有再多问什么,站在一旁看着弟媳做饭。不得不说,弟媳手艺真的不错。
唐粟见嫂子没再说话,低头看锅内。鲫鱼汤熬制的鲜香俱全, 乳白色汤汁在铁锅内上下翻涌。用铜勺小心的翻了下, 查看鲫鱼的煮熟的程度。见熬制的差不多,放入些许盐。
翻动下, 鲫鱼汤基本上熬制成功。
用铜勺翻了几下, “娘, 好了。不要再添火了。”
“二丫, 我去摆碗筷了。”见菜弄好, 李娟也起身说道。话落,李娟出去收拾桌子。鲫鱼汤弄好,其他饭也弄好。王秀梅也起身帮忙。
桌子摆在院子中央, 唐粟将鲫鱼汤用大碗装好端出去。向东向星也起床了。两个小孩亦步亦趋的跟在她身后。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的到了院子里。
按照习俗,新嫁娘第一顿饭是需要在院子里吃的。新嫁娘做的菜放在桌面上最显眼的位置, 供村人的鉴赏。如得到赞美, 则新人未来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骂声一片,则预示着新人迟早会分家。
唐粟虽然不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习俗。但是两家人很看重, 她也就不多说什么。按照规矩办事就行了。
不知何时, 院子周围渐渐聚满了看热闹的村人。
蒋卫华回来之后, 饭也摆好。
按照规矩让两位老人先动筷子,之后开始陆陆续续的多了筷子。唐粟的鲫鱼汤不出所料的收获好评。
给两个孩子盛好鲫鱼汤, 又装了一小碗递给身旁的男人。
一顿饭下来,也算是轻松愉悦。吃完饭后, 唐粟起身回房拿了一袋散装糖发给村人。
拿到糖的人如愿以偿离开。过来看热闹的基本上都是结伴的。这两天蒋唐的婚事也算是红岩村一大新鲜事了。也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回家的路上免不了一番闲谈。
“二丫这场婚礼办的真不错。我还没见到哪家结婚直接发散糖的。”
“谁说不是呢。二丫今天做的菜看着好吃。”
“肯定好吃啊。二丫做的凉菜可好吃的不行。尤其是那辣椒, 简直绝了。不知道她卖不卖辣酱, 我听说李主任之前让二丫做过辣酱,我想着过段时候问问。要是能做,我想买点回来吃吃。”
“我也想买。她要卖,你帮我带一瓶。”
“行呢。”
……
两人边走边聊,慢慢悠悠的往家的方向走去。
-
婚后的第三天,唐粟带着蒋卫华和两个孩子回了门。
以此,婚事正式告一段落。
蒋卫华和她哥快马加鞭的盖着新房屋,家院拉好。小几天的功夫,新房子盖好。
过了两天,唐兵外地的事情催的急,他走了。在这几天内,唐粟也开始忙忙碌碌的弄着凉菜摊的事情。
思来想去,唐粟还是请村里的木匠弄了一辆餐车。
她想过了,她在家门口摆凉菜摊能够吸引到的顾客只能是本村人。不能吸引到其他客户源。虽说现在的业绩能看的过去,可不是最好的。
凉菜摊基本上也是本村人光顾的多。也有几个外村的听人介绍过来尝鲜的。但也只是来了一次。说到底,还是太远了。
所以,如果能有一辆移动餐车。能够将摊子地点设置在两个村的交界点。距离近了,人自然就愿意来了。
由于餐车没弄好,摊子索性也不开了。唐粟没事帮着忙新房子的事。
打制合适的家具,买厨房碗筷,打扫院子。
布置新房的工作,也逐渐完善。因为没有粉刷墙,房子里保留着最原始的样子。所以等家具打好后搬进去,她们可以找个时间搬家了。
王秀梅对她很好,但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