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1 / 2)

一时间江玉县的市井百姓们吃不完的瓜,纷纷就卖妻求荣和夺妻两个观点议论。

一些人同情吴阅受权势欺压,一些人则骂他荒唐无耻。

也有骂萧煜仗势欺人的,唯独同情沈映蓉遭遇,反正各有各的道理,闹得满城风雨。

而后院里的沈映蓉足不出户,两耳不闻窗外事。

撕吧,让两个狗东西撕得越狠越好!

这不, 吴阅在衙门里逢人就诉苦,说萧煜欺人太甚,他人轻言微, 夫妻受他欺辱,敢怒不敢言。

鉴于他平时藏得深, 多数人都同情他招惹了萧煜那祸害。

毕竟对于底层人来说, 他们对权势者天生就有敌意。

在那些流言蜚语中萧煜稳如老狗, 只静待方安能不能抓到吴阅把柄。

他可没兴致跟他像妇人那般撕扯, 要玩就玩见血的。

秋日渐渐变得凉爽起来, 算起来萧煜来宜州已有好几个月。

他特地书信寄回京中, 说要耽搁些时日才能回去,并且还收罗了不少当地特产托进京的商船带去。

甄氏瞅着他的举动彻底摆烂了, 爱咋咋地。

这些日方安和常生天天都在外头跑。

吴阅去年会试失利后便花钱找关系入的衙门, 那王县令虽难伺候,好歹是一县之长, 他算不得清官, 也算不得巨贪。

天下读书人都想走仕途,除了光宗耀祖一展才华外,总少不了利益驱使。

吴阅自然也不例外。

入了官场的人,能一清二白干干净净的少之又少, 就算你有底线, 也会因着周遭环境而改变。

王县令若想拿点好处,底下的县丞主簿总得替他打点,只要沾染了铜臭,总会捎带几分。

吴阅是经不起细查的。

萧煜打蛇打七寸, 常年混迹在官场圈子里的子弟,早就对名利场上的潜规则吃透了, 小小一县丞,哪里经得起他敲打。

方安费了不少心思,查到去年年底一农户与朱家商贾发生冲突,报了案,结果是双方私了处理的。

那商贾起初硬气得很,后来是吴阅受了王县令的意思从中斡旋,将事件协商平息。

农家子挨了打,也不服气,非要较真儿。

吴阅让商贾使了钱银赔诊疗费,一番协商,后来两家都歇了气,商贾拿钱消灾,事情算是私了了。

当然,王县令在商贾手里拿了些好处,吴阅也得了些。

还有春日盐商在春晖园宴请王县令等人,吴阅也跟着受了些益处。

这就是为什么王县令难伺候,吴阅还是咬紧牙忍耐,毕竟他们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官官相护,便是这个理儿。

朝廷里发放养衙门的俸禄少之又少,有定额,超出不管。

但绝大多数书吏差役都会超额,一个衙门要运转起来,车马杂役伙食处处都要耗钱银,王县令不可能自掏腰包去填这个窟窿,那就得找灰色收入了。

也有不要钱来跑腿的,无非是借着公家权势在外捞点油水,大家都心照不宣。

只要当了官儿,底下总有百姓可以收刮点,稍微有点度,别激起民愤,你好我好大家好。

萧煜知道这个道理,若不然也不会上手查吴阅老底。

方安知道萧煜想干什么,也只查了这两样。

为了能早点回京,萧煜亲自走访了一趟张家村。

他和方安特地穿了一身布衣,找到那家农户。

当时家里头的人都下地去了,只剩一个老婆子在家中带孙儿。

萧煜忽悠说他们跟朱家商贾扯皮,套老婆子的话。

那老媪信以为真,一提起就来气,不满念叨道:“朱家欺人太甚!把我儿打得骨折,结果赔了两吊钱了事。”

萧煜坐在矮凳上,说道:“这可过分了,前阵子他家跟我兄长扯皮,我兄长被打了还在家里头躺着呢,底下嫂嫂拖儿带女,全靠兄长做工度日,日子实在没法过了。”

老媪同情道:“朱家那祸害,迟早得进大狱!”

当即同他说起去年事发的经过。

萧煜忍不住道:“被打得这般严重,怎么不报官让衙门定论?”

老媪连连摆手,“衙门说是民事纠纷,且我儿也有一定的过错,若是硬要走公堂,挨板子也说不定。

“当时我们就被唬住了,我儿才挨了顿打,若再被衙门打板子,只怕命都保不住。

“衙门里先是来了三批人,一个是衙役,一个是里正,一个则是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听说是县丞,他还挺好说话的,轻言细语,同我们讲了许多。”

她叨叨絮絮说起当时的情形,无非是仗着文盲不懂律法,再加之衙门的权威欺压,一边敲打一边诱哄,花了两吊钱打发了。

萧煜道:“骨头都断了,两吊钱委实太少。”

老媪道:“那可不,可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被人欺负了也没得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