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一袭常服,满面微笑的李隆基,亲自下楼,接受李瑄的拜见。
&esp;&esp;“臣拜见圣人,祝圣人千秋万世,寿与天齐。”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拜道。
&esp;&esp;“七郎是功臣,不必太多礼节。”
&esp;&esp;李隆基上前几步,将李瑄扶正后道:“三载未见七郎,更为成熟有气概。你率领我大唐儿郎,鹰扬国威,将大唐的军旗插在里海以南,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有里海这个地方,明晓西边的辽阔,不愧是胡人口口相传的天将军!”
&esp;&esp;前半生的煌煌文治,后半生的赫赫武功。
&esp;&esp;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esp;&esp;太宗皇帝,都做不到今天的成就。
&esp;&esp;李隆基认为自己所做的中兴,比开国君主创立基业更难。
&esp;&esp;自古以来,开国之君有不少;真正的中兴之主,却只有他一个。
&esp;&esp;“天将军是臣,天可汗是君。臣在君之下,在远方的河中和波斯,胡人更敬佩圣人的事迹,他们认为长安开满鲜花,像是人间的天堂,圣人如同神仙,高高在上。”
&esp;&esp;李瑄笑着向李隆基说道。他知道李隆基想听什么话。
&esp;&esp;最后一段时间,他还会如从前那般。
&esp;&esp;以便于顺利地将妻子和霜儿,带离长安。
&esp;&esp;“哈哈!”
&esp;&esp;李隆基听后仰头一笑,他信以为真,心中大悦。
&esp;&esp;殊不知,现在河中和波斯的胡人,因为敬畏天将军,才虔诚地将奇珍异宝送到长安。
&esp;&esp;“七郎随宴,今日尽欢,不醉不归!”
&esp;&esp;李隆基带着李瑄,进入花萼相辉楼的二楼宴堂之中。
&esp;&esp;在大殿的主座处,玉案胡床。杨玉环穿着华丽的锦绣长裙,云鬓步摇,虽是端坐,但翘首以盼。
&esp;&esp;她注视着宴会堂的正门。
&esp;&esp;直到女官们排列,监礼官宣读圣人再入。
&esp;&esp;杨玉环看到李瑄慢李隆基一步,进入大殿之中,她也缓缓起身。
&esp;&esp;正值年华的李瑄,一袭剪裁得体的红色圆领长袍,配合英武不凡的气质,显得非常有魅力。
&esp;&esp;一次西征之战,以及心中难以抑制的决断,使李瑄的眼眸中,微微有些锋芒。
&esp;&esp;杨玉环知道自己无数次午夜梦回,都是因为眼前这个男子。
&esp;&esp;但她是一个无德之人,只能幻想,不敢奢望。
&esp;&esp;甚至还不能表现出,这几年,她几乎从未在李隆基面前提过李瑄,以免让圣人发现端倪。
&esp;&esp;以至于让袁思艺这种新得宠的大宦官,以为贵妃娘娘不再宠信李瑄。
&esp;&esp;此时此刻,杨玉环也是一样,含蓄地看了李瑄第一眼后,妩媚而清正的目光就再落在李隆基身上。
&esp;&esp;她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的风华可言,情愿将一切寄托于一场梦,像是李七郎唯美而深情的词一样。
&esp;&esp;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esp;&esp;宴会厅中,还有诸王皇子公主、皇孙驸马。
&esp;&esp;他们随着杨玉环一起起身,向李隆基问礼:“拜见圣人!”
&esp;&esp;“免礼!”
&esp;&esp;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esp;&esp;他最喜欢宴会,因为这是他显露大唐气象的时候。
&esp;&esp;他拉着李瑄,一直到达大殿的最深处,显然要让李瑄伴座。
&esp;&esp;李瑄到达座位前,等李隆基先落座以后,李瑄向杨玉环一礼后,在右下方坐下。
&esp;&esp;文武大臣对此见怪不怪,有李瑄在,他们总感觉杨国忠差点什么。
&esp;&esp;现在他们明白了,是威望!
&esp;&esp;真正的威望,杨国忠与李瑄相比,相差甚远。
&esp;&esp;在功绩上,杨国忠无法望李瑄项背。
&esp;&esp;这种威望,影响着人心,以至于人们认为杨国忠弱李瑄一大截。
&esp;&esp;杨国忠也只能强装镇定,与周围的下属把酒言欢,看歌舞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