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甚至不惜命顺天府取消庙会!京城乃天子脚下,又逢着惠州旱涝交替,百姓为求得来年风调雨顺,这才举行了庙会。”
&esp;&esp;“魏大人却为了一己之私,强令顺天府取消庙会,还不惜调动京畿营!”
&esp;&esp;“敢问方大人,京畿营什么时候成为了魏府私兵?只听从魏家号令,你们这般行事,可有将圣上放在眼中!?”
&esp;&esp;那殿上的魏太后闻言,道:“取消庙会是哀家的意思,正值年关,惠州洪涝又未得解决,眼下大兴庙会,成何体统!?”
&esp;&esp;“禀太后,庙会祈福是历年来的传统,先帝及淮康帝在位时,每逢灾患,必兴庙会,若此番突然禁止,只怕会引起无端猜测。”
&esp;&esp;魏太后一时讥笑,只是一个庙会罢了,他们便敢拿先帝和淮康帝来压她。
&esp;&esp;今日她就不让此事落定,他们还能越过她去不成?
&esp;&esp;“传哀家旨令,将冬日庙会更改为年后举行,以便为先帝祈福,为洪涝中遇难的百姓祈福!”
&esp;&esp;魏太后直接落下旨令,又拿先帝及洪涝来说事,直接断绝他们再行请命的可能。
&esp;&esp;此事看着,便被这般压下去了。
&esp;&esp;没成想,庙会不成,京郊各处又兴办起了诗会。
&esp;&esp;此为文人盛会,且还是国子监内牵的头,与庙会不同,人数上也少了许多。
&esp;&esp;可消息传出去后,京中各大书院,甚至包括离京较近的冀州等地,先后来了不少学生赴会。
&esp;&esp;魏家刚禁了庙会,转头出来个诗会,且还汇聚了许多读书人,不好随意驱逐。
&esp;&esp;魏家那边还没做出反应,京郊又兴起了一桩盛事。
&esp;&esp;说是有一庄子内出现了罕见奇景,本该在春日里盛放的花儿,莫名在这冬日里盛放。
&esp;&esp;来往的人都说这是祥瑞之兆,那庄子的主人索性开放山庄,让所有的人都能入府观瞻。
&esp;&esp;一时间,引来无数人趋之若鹜,都想着要去一睹奇观。
&esp;&esp;这等莫名其妙的事,在这个时候兴起,就差将蹊跷二字写在脸上。
&esp;&esp;偏从禁止庙会那日开始,那京郊也不知道怎么了,今天这个奇观,明天那个盛会,闹个不停。
&esp;&esp;消息传入宫中,直接让魏太后黑了脸。
&esp;&esp;这些人行事这般张狂,便是打着各类旗号,想要给施元夕遮掩。
&esp;&esp;然而越是如此,魏家越不可能轻易放人入城。
&esp;&esp;城门口戒严令越发严格,寒冬里,无论是百姓还是何人,只要离开京城再行入京,必须得要接受搜查。
&esp;&esp;若有异议,大可待在京中轻易不要出城。
&esp;&esp;这般戒严,将来往京城人的热情浇灭了不少。
&esp;&esp;加上各处严防死守,到底是没能让不该入城的人进入京城。
&esp;&esp;不光如此,陈海见得京郊突然变得这般热闹,猜测施元夕一行人只怕已经抵达京城附近。
&esp;&esp;方运镇守城门,便让底下的副将调遣了兵马,寸寸搜寻着施元夕的踪迹。
&esp;&esp;范围是从京郊延伸到了各条主干道上。
&esp;&esp;可一连搜寻多日,还是没能找到施元夕。
&esp;&esp;陈海隐隐察觉事情不对,猜测施元夕可能去了冀州。
&esp;&esp;冀州有尤蔚,还早已投入周瑛门下。
&esp;&esp;施元夕提前从惠州出发,可魏家派出去的人手太多,她为了躲避也为了安全,绕从冀州走是极其合理的。
&esp;&esp;陈海越想越觉得合理,当下便打算联络方运,将事情告知他。
&esp;&esp;冀州境内有着近三万兵马,他们若想要进入冀州拿人,需得要有些别的手段才是。
&esp;&esp;事情汇报到了魏太后那边,魏太后直接冷下眼眸,嗤声道:“既是如此,便该让她自己现身才是。”
&esp;&esp;有镇北军在一旁虎视眈眈,魏家轻易动不得周瑛和座上的小皇帝。
&esp;&esp;但其他人却是不同,比如……曾跟裴济西关系匪浅的京城施家。
&esp;&esp;打从施元夕在惠州调动鄞州军的消息传入京中后,魏家便一直想
好版主